中劳网陈黎晖——HR站在互联网面前的思考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5年04月03日 16:42

2015年04月02日10:30    来源:中国网


互联网是一种思维,也是一种技术或工具。作为互联网的新时代,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HR管理,也同样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。那么HR应该怎么迎接这种机遇和挑战?

中劳网现任CHO&CGO陈黎晖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陈黎晖,1979年9月出生,青岛人,中国海洋大学 MBA 研究生,中国人民大学 EMBA(CHO)。中劳网CHO&CGO,中劳网联合创始人;全面负责中劳网HR及公共关系,中国最大的电子劳务平台创始人之一。


7111625410510768279.jpg


2001/08 - 2003/01就职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,从事人力资源部专员。

2003/02 - 2003/12 担任海信集团 ERP项目组、人力资源模块项目负责人。

2004/01 - 2005/06担任青岛格林玛特礼品有限公司(美资)人力资源部主管。

2005/06 - 2007/07出任青岛格林玛特礼品有限公司(美资)人力资源部经理。

2007/08 –2010/04 出任TNT天地国际运输有限公司(荷资)人力资源经理。

2010年加入青岛中劳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,担任高级顾问兼副总经理

2013年与中劳网董事长吴铭、CEO闫伟经过6个月的梳理确定“新中劳网”发展战略:蓝领就业服务O2O模式,制定“中劳云就业服务系统”市场推广政策,于2014年3月初版上线,经过中劳网逾百家就业服务站市场实践,优化版(包括移动端)于2014年8月上线。并以此系统为框架,深入挖掘各相关方需求,拓展开发各应用端及增值业务链,完成蓝领就业O2O服务生态系统。

加入中劳网以后,为中劳网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:

2010年参与“打工团”上线,推出的“O2O就业服务平台” 为全国大中小职介建立全新的网络招聘渠道,帮助工友找到诚信优质的职介服务。

2012年参与率先发起“100%真职介”计划,打破传统劳务行业市场混乱的局面,取得了创新性的进展。

2013年参与发展线下就业服务站,更加快捷便利安置蓝领工人就业。

2014年参与开发云就业,中国第一款蓝领B2B就业服务平台。

截止2014年中劳网主要服务于蓝领就业,从创办以来,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优势,在全国范围发展线下就业服务网络,现已在青岛、苏州、天津、郑州设立4家分支机构,自营4座“中劳网人才市场”,加盟连锁200多家“中劳网就业服务站”。

与中劳网一起获得许多荣誉:

2013年12月,根据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和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》的规定,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,中劳网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。

2014中国行业十佳品牌评选活动中,获得投票消费者和评委专家的一致赞誉,获得 “中国行业十佳品牌”殊荣。

2014年4月,青岛中劳网成功入选《质量 服务 诚信AAA企业》。

与此同时,陈黎晖先生担任着社会职务:

2009/04 青岛市社会及劳动保障局(现人社局)特聘创业指导师

2011/08 青岛外企人力资源俱乐部秘书长

2012/06 青岛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副秘书长、《半岛人力资源》编辑

2014/06 国际狮子联会,青岛D383区青年服务队队长

陈黎晖表示作为一个新时代,任何人、任何企业都应该顺势而为,而不是逆流而动,否则就抓不住新机遇,或者被时代所淘汰。他进一步说道——

从HR从业者到参与经营一家围绕HR专题的互联网公司,我对于传统概念的HR管理有着几许丝困惑,我们不妨一起追溯新环境下HR管理的本质,用联想“复盘”的方法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:

1. HR在企业中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?企业为什么要存在HR这个职能部门?

2. HR的客户是谁?服务于谁?产生于什么样的价值?

3. HR到底是做什么的?

一、HR管理的核心是“花80%时间找人”。只要到互联网企业去看看,他们HR管理的核心就找最好的人,最聪明的人,最有创意的人。

二、去职位化。企业过去5个层级,6个层级,在互联网企业变成了2个层级,最多3个层级,组织越来越偏平化。出现了“倒三角”、网状组织。

三、去权威管理。在互联网时代,企业里产生各种意见的声音,其影响力可能不再是来自企业高管,可能是“意见领袖”的。特别是在80后、90后身上,为了解决某一问题,大家已经不再诉求所谓的威权渠道。当然,这种群体性作用可以是正能量,企业遇到某一个问题,通过和大家一起集思广益,就能集中解决企业问题。

四、去企业忠诚。我们现在已经不再过分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,是去人才私有化,去企业忠诚、去员工忠诚;只要对专业忠诚,对职业忠诚是追求“不求人才为我所有、只求人才为我所用”,从“以人为本”到“以用为本”。互联网时代的人才是忠诚于客户价值,忠诚于自身的职业,忠诚于自身的专业,不再简单地忠诚于企业。他所需要的是客户忠诚,把企业当成一个客户,用他的专业能力为这个企业提供服务,是以客户为本。

五、去中心化。我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HR价值网时代,进入了新四化,归核化、流程化、价值化、平台化,最终形成网络,就是开始跨越边界,HR价值贡献,开始不再是上下左右,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为企业的战略、经营服务,是全方位的创造HR的价值。我所讲的归核化,就是讲HR的核心的使命更重要是在战略层面,但应对事务层面上的的确确要去中心化。

六、施行“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”。今天,企业能不能真正转型升级的就在于人力资本是不是能像物质资本、资金资本一样,能够有平等的话语权,平等的交易权。平等的话语权、平等的交易权的体现,正是出现这种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。为什么阿里巴巴、京东去美国上市,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承认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,因为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处在一种上述两种关系中。在中国,我们还有一个转型期,但是互联网已经使得我们缩小了跟美国、跟世界的差距,我们许多互联网企业能够一步跨到人力资本合伙人的新的体系,从这些变化上来讲,会对HR管理带着全新的影响和冲击。

七、坚持“一流人才、一流待遇、一流贡献”。过去老板经常提一个理念,叫用三流的工资待遇,去获取二流的人才,然后让他们做出一流的贡献。只有在人口红利时代才能够做到这一点,现在面对一大堆聪明人、一流人才,老板还玩这种招数,是失效的。这种思维不适宜互联网时代,互联网时代一定是一流待遇,一流人才,一流贡献。

八、依靠价值信仰自我管理。优秀人才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,并以此设定管理方式,和信任的方式。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建立是基于使命感,基于信仰,当员工对公司的产品有信仰,管理就变得简单了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团队里面都是一些已经衣食无忧的人,所以这批人才可以靠信念聚在一起。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不设立考核指标,大家都在拼命干,他们七个合伙人,全是老板,可能过去做的是小事业,现在大家之所以能合在一起,想干出大事业,不存在为五斗米折腰,所以这批人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。同时,这批合伙人,都在人力资本上实现了自身价值。我个人认为,考验的指标是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真正上市了以后,也可能公司上市以后,这七个人就散伙了。

九、与客户交朋友,把客户当员工。我们应该学习学习海底捞。就是把“与客户交朋友”变成一种文化,变成一种全员行为,给一线赋予权力。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是靠粉丝的传统,把粉丝当朋友当员工,淡化与客户之间的界限。

十、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。要和员工一起分享利益,尽可能多的分享利益。有足够的回报,一是工资上体现,第二是在期权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间,而且每年公司会有一些内部回购,第三团队有很强的满足感,上千万计的粉丝用户在积极推崇他们,增加了荣誉感,第四是让粉丝(用户)参与创新和设计,对粉丝的创新进行命名,对粉丝的设计进行命名,就等于把社会的人力资本资源整合到了企业,一千万的粉丝的智慧就变成了企业的HR。

陈黎晖先生作为企业管理专家,创业导师,投资人从事十四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。薪酬管理、招聘管理、劳动关系、培训开发、企业运营、商业模式设计、股权激励有丰富的行业经验。他表示他所提出的观点只是自己的几个探讨的方向,希望有机会能与相关人士深入交流,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,基于互联互通技术的时代,基于客户价值和人权主权的时代,这样一个有机生命相互依托的生态圈时代,这些HR管理者(从业者)的挑战还在继续。

微信扫描二维码

关注“蓝服社”微信号

>劳务社群

关注“职多多”小程序

>管理工具